从飞天到倚天 阿里云底层自研技术大爆发

2021年10月20日云起大会,阿里云发布了永恒、福久、神龙4.0、龙蜥、灵捷等多款重磅产品阿里云“厚积薄发”的成果浮出水面,底层自研技术迎来大爆发。

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表示,在过去的十二年里,阿里云打造了国内唯一一款自研的天妃云操作系统。如今,阿里云坚持自研,继续“向下生长”,从飞天到倚天,构建基于云的软硬件技术体系。“建立完整的技术体系是我们在数字时代全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永恒:为云而生的芯片

天妃操作系统是阿里云的核心“引擎”。为了提供更好的计算产品和服务,天妃向下延伸,定义了硬件。19日,阿里巴巴发布首款通用芯片——永恒710,这是一款为云而生的芯片。针对云计算特性进行了大幅优化,性能超过行业基准20%,能效比提升50%以上。

架构层面,永恒710采用最新的ARMv9架构,多达128核,主频高达3.2GHz,可以兼顾性能和功耗。同时集成了DDR5、PCIE5.0等业界领先的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芯片的传输速率,适应云的不同应用场景。

岩国:自研云原生服务器系列

面向下一代云原生架构,19日,阿里云还推出了福久自研服务器系列,采用最新模块化设计,可实现计算与存储分离,包括高性能计算系列、海量存储系列、高性能存储系列等。配合风冷、液冷等不同散热方式,服务器交付效率提升50%。

鉴于集装箱化、微服务、连续配送等特点。在云原生时代,盘九系列采用软硬件一体化,将性能做到极致,结合自研的MOC、FIC、AliFPGA、神盾卡等满足云原生创新发展对性能和稳定性的机制要求。得益于多核技术,盘九系列在计算性能、IO吞吐量、能效比等方面的表现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神龙4.0:云计算进入5微秒延迟时代。

2017年,阿里云推出第一代神龙架构,解决困扰云计算行业多年的虚拟化性能损失问题,让云服务器突破性能极限。如今,神龙架构已经演进到第四代,首次搭载了全球唯一的大规模RDMA加速网络。整体网络延迟降低80%以上,云计算首次进入5微秒延迟时代。

神龙4.0可以将分布式NLP和可视化计算的训练性能提升30%,Spark大数据的计算性能提升30%,MySQL的性能提升60%,Redis的混合读写吞吐量提升130%。

4.0神龙将弹性RMDA的加速能力融入公有云,使RDMA从HPC应用走向通用计算场景,为微服务、无服务器、服务网格等云原生技术的爆发提供技术支撑。

龙蜥蜴:开源服务器操作系统

为了给服务器提供更好的性能,阿里云发布了新的龙蜥操作系统,并宣布开源。

从飞天到倚天 阿里云底层自研技术大爆发

龙蜥在阿里巴巴打磨了十年,被双11大规模验证。其性能和稳定性更好,给云上的典型用户场景带来了40%的综合性能提升。兼容CentOS生态,支持X86、ARM等主流芯片架构,提供全栈国家机密。

未来,阿里云计划为龙蜥投入20亿专项资金,联合100家生态伙伴推进龙蜥生态建设,提供至少十年的技术支持。

PolarDB自研数据库:首次将内存与计算存储解耦

除了操作系统,阿里云还在基础软件的另一个核心领域数据库取得了重大突破。

PolarDB作为阿里云自研数据库的明星产品,首次实现了内存与计算、存储的解耦,内存进一步池化,形成三层池,使得弹性能力有了一个数量级的提升。

同时,PolarDB首次实现多主架构,进一步提升可用性、并发处理和灵活性,高效应对“双11”般的流量高峰。

阿里灵捷:让大数据+AI“开箱即用”

同时,阿里云将对外开放大数据+AI集成平台“阿里灵捷”,可以帮助企业和开发者实现“开箱即用”。

“阿里灵捷”包括机器学习平台PAI、云原生大数据计算服务MaxCompute、实时计算Flink版本、大数据开发和管理平台DataWorks、实时数据仓库ho roles等产品,可调动超过10万个计算集群,拥有集成在云端边缘和末端的高性能训练和推理引擎,可提供毫秒级延迟的实时数据分析能力。是国内最大的人工智能平台。

“阿里灵捷”还首次提出了大数据+AI集成平台的4S标准,即大模型(规模)、高效率(速度)、简单性、场景化,可为人工智能行业发展提供借鉴。

M6模式:全球最大的多模态预培训模式。

达摩院基于“阿里灵捷”开发了超大型多模态预训练模型M6,以多模态多任务能力为核心,目标是打造全球领先的通用人工智能模型。

据报道,M6的参数已从万亿升级到10万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预训练模型,其规模超过了谷歌此前发布的1.6万亿开关变压器模型。

从芯片和服务器,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再到大数据+AI集成平台和M6大模型,阿里云围绕核心自研技术飞翔,坚持深基础战略,向下成长,实现软硬件的完善,从而建立起未来十年的跨代竞争力。

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物联网:协议总揽

物联网:协议总揽   物联网(IoT)从单一受限设备扩展到全系列的云系统,所有这些系统都通过一系列允许设备和服务器相互通信的协议进行连接。 我们来看看几个IoT协议。 国际电信联盟(ITU)将物联网定义为“信息社会的全球基础设施,通过基于现有的和不断发展的可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