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网关防爆认证要求

工业网关防爆认证要求

在石油化工、煤矿、制药等涉及易燃易爆介质的工业场景中,普通以太网或无线网关一旦成为点火源,就可能引发灾难性爆炸。因此,用于上述环境的工业网关必须通过严格的防爆认证,以证明其在“潜在爆炸性环境”中不会成为点燃源。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法规、标准与工程实践,对工业网关防爆认证的核心要求进行系统梳理。

一、认证体系与适用标准
目前全球主流的防爆认证体系包括:

  1. 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Ex 体系(IEC 60079 系列标准);
  2. 欧盟 ATEX 指令(2014/34/EU,对应 EN 60079 系列);
  3. 北美 Class/Division 体系(NEC 500、501 条款,UL 60079 系列);
  4. 中国防爆 3C(CCC)/防爆合格证体系(GB/T 3836 系列)。
    工业网关只要出口或在华销售,就必须在目标市场取得对应证书。例如,2025 年研华 UNO-430 EXP 同时贴有 C1D2、ATEX 和 IECEx 三重标志,方可全球通行 。

二、防爆型式与网关结构匹配
工业网关通常由金属外壳、开关电源、无线射频模块、边缘计算板卡及多路天线组成。依据 GB/T 3836.1-2021 及 IEC 60079-0:2023,网关可选择的防爆型式主要有:

  1. 隔爆外壳 “d”:允许外壳内部发生爆炸,但火焰不得逸出。要求铝壳厚度≥3 mm,接合面宽度、间隙及粗糙度需通过 1.5 倍参考压力测试;
  2. 增安型 “e”:对内部所有电路、端子、温升采取加倍绝缘与爬电距离措施,适用于功耗较低的网关主板;
  3. 本质安全 “ia/ib/ic”:将射频、电源与电池能量限制在爆炸性混合物最小点燃能量以下(ia 级需双冗余保护),常用于电池供电的 LoRa 或 WirelessHART 网关;
  4. 外壳防护 “tD” 与正压 “pD”:当网关部署在粉尘 21、22 区时,需额外满足 IP6X 与外壳最高表面温度≤T80 ℃。
    2023 年中兴通讯矿用本安型万兆网关即采用 “ia” 级保护,配合 IP68 铸铝外壳,可在瓦斯 0 区长期工作 。

三、温度组别与功耗控制
网关内部 CPU、5G 模组、PoE 电源芯片在满载时温升高,必须通过热仿真与型式试验确定最高表面温度。IEC 60079-0 将爆炸性气体分为 T1–T6 六个温度组别,工业网关通常需满足 T4(≤135 ℃)甚至 T5(≤100 ℃)。以映翰通 IG502 为例,其 UL C1D2 证书明确标注 “T4A”,表示在 60 ℃ 环境温度下,外壳任何点温度不超过 120 ℃ 。设计阶段需采用低功耗 SoC、导热垫+外壳鳍片、远程降频等手段,确保 10 % 老化裕量。

四、接口与电缆引入装置
网关常集成 Wi-Fi、5G、GNSS 天线及 RJ45、RS485、光纤口。防爆认证要求:

  1. 所有接口须使用已获 Ex e 或 Ex d 认证的防爆格兰头,并匹配相应 IP 等级;
  2. 射频天线若置于隔爆外壳外,需选用 Ex ia 级本安天线或经过 “Ex d 隔爆馈通” 转接,保证天线故障时能量不会回灌到壳内;
  3. 光纤口应采用非金属加强件,并满足 IEC 60079-28 光学辐射安全要求,防止光功率>200 mW 引爆可燃气体。
    2025 版《工业以太网网关安全技术要求》已把 “接口防爆一致性” 纳入强制条款,抽样不合格即吊销证书 。

五、软件与故障安全
在 SIL2 及以上场景,网关除硬件冗余外,还需具备故障自诊断与安全关断功能。软件必须通过 IEC 61508-2 随机失效与系统失效评估,看门狗、双核互检、内存 ECC、通信 CRC 缺一不可。当检测到温度传感器、风扇或电源模块异常时,网关应在 50 ms 内切换至安全模式,关闭 PoE 输出并通知 SCADA,避免因持续高温引爆周围气体。

六、认证流程与工厂审查
以国内 CCC 防爆为例,流程包括:

  1. 技术资料审查(原理图、BOM、热报告、PCB 走线、Gerber);
  2. 样机测试(高低温、IP、耐热、隔爆、本安火花、 EMC、 射频辐射);
  3.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检查(ISO 9001+Ex 生产控制程序);
  4. 获证后监督(每年一次市场抽样,每五年一次换证重测)。
    任何硬件变更(如换 5G 模组、改天线布局)都需向发证机构申请变更或补充测试,否则证书将被暂停。

七、市场趋势与合规建议
2025 年国内油气、制药项目招标中,93 % 技术规范书已把 “同时具有 IECEx + ATEX + 国内防爆 3C” 作为硬门槛 。对于计划出口的厂商,可借助 IECEx 认证“快速通道”在 6 个月内取得成员国本地证书,节省重复测试费用 。此外,随着 5G、Wi-Fi 6E 高功耗模组的普及,未来防爆网关将向 “低功耗 TSN+本安电池+隔爆散热” 的混合保护方向发展,设计阶段即引入防爆专家进行评审,可缩短 30 % 认证周期并降低 15 % 整改成本。

结语
工业网关的防爆认证并非简单的“拿证”环节,而是从器件选型、结构设计、热管理、接口布线到软件容错的全流程合规工程。只有深刻理解 IEC/EN/GB/UL 系列标准要求,并将其前置到产品研发立项阶段,才能一次性通过严苛的型式试验与工厂审查,为全球危险区域提供真正“连得上、传得稳、点不燃”的工业通信枢纽。